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党建 新闻中心 创先争优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总书记讲话 更多栏目
习近平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6年)
来源: 学习强国 时间: 2021-08-23 11:39:42

VW001.050.20160116.001

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习近平2016年1月16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50.20160116.002

亚投行应该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应该以其优势和特色给现有多边体系增添新活力,促进多边机构共同发展,努力成为一个互利共赢和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在提高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新老机构互补空间巨大,可以通过开展联合融资、知识共享、能力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升多边开发机构对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

亚投行应该结合国际发展领域新趋势和发展中成员国多样化需求,创新业务模式和融资工具,帮助成员国开发更多高质量、低成本的基础设施项目。亚投行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大量发达成员国,这一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亚投行应该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并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治理结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采购政策、债务可持续性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高起点运作。

习近平2016年1月16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50.20160116.003

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习近平2016年1月16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50.20160118.001

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VW001.050.20160118.002

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VW001.050.20160118.003

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VW001.050.20160118.004

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VW001.050.20160118.005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VW001.050.20160118.006

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是中沙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牢固基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中沙关系长期造福两国人民的强大动力;坦诚相见、民心相亲是中沙友谊历久弥新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刊载于沙特《利雅得报》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

VW001.050.20160118.007

我们要做相互支持、真诚互信的战略伙伴。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巩固政治互信。

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互惠伙伴。双方应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打造长期稳定的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合作,并以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三大高技术领域为突破口,丰富中沙务实合作内容。中方赞赏沙特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愿同沙方一道加快推动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形成良好互动局面,不断提高两国互利合作水平。

我们要做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的合作伙伴。中方愿同沙方加强多边领域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中方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我们希望并相信地处“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的沙特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我们要做往来密切、交流互鉴的友好伙伴。朋友越交越深。中方愿同沙方扩大教育、新闻、智库、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各层次人文交流。欢迎更多沙特朋友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中沙友好的使者。

习近平:《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刊载于沙特《利雅得报》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

VW001.050.20160119.001

中阿要做地区和平的捍卫者。中东不稳定,世界不太平。纵观历史,武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逻辑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求同存异、包容互谅才是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的根本途径。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国将更多提供公共产品,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并肩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

中阿要做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以尊重和谦逊的态度,借鉴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华,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范例。我们愿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道,为传承传统文化、维护文明多样性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刊载于埃及《金字塔报》2016年1月19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

VW001.050.20160121.001

我认为,中伊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可以集中在以下方面。

增强政治互信,筑牢合作之基。“信则立,不信则废。”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概莫能外。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2000多年交往中积累了信任,深化了友谊,促进了合作。建交45年来,中伊两国克服困难和阻力,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今天,我们更要坚持上述精神,加强政策沟通,照顾彼此关切,凝聚更多共识,为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密切政党、立法机构、地方等方面交往,深化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合作,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丰富战略关系内涵。

坚持互利共赢,共享繁荣发展。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历史性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中国在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已经形成较大优势。伊朗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大,处于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中伊资源禀赋和合作优势互补性强。随着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和执行,中伊关系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中方将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加强中伊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更多惠及民众,实现共同繁荣。

促进互联互通,扩大务实合作。互联互通是贯穿“一带一路”的血脉。实现互联互通,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中方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冶金、建材等领域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并于2014年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合作项目。伊朗位于亚洲东西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中方愿同伊方在公路、铁路、海路、网路领域深化合作,推进亚洲东西通道建设,并以此带动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人员、商品、资金跨境流动成本,巩固扩大能源资源和产业合作。

秉持开放包容,鼓励文明交流。中国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中伊文化各有所长。中伊人民在长期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要加强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旅游等领域交流,鼓励青年和学生交往,让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让两国人民心与心相通、手和手相连。

习近平:《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刊载于伊朗《伊朗报》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22日

VW001.050.20160121.002

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武力不是解决问题之道,零和思维无法带来持久安全。对话过程虽然漫长,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但后遗症最小,结果也最可持续。冲突各方应该开启对话,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推进政治解决上形成聚焦。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当事方、周边国家、地区组织意愿和作用,而非从外部强加解决方案,要为对话保持最大耐心,留出最大空间。

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尊严。这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是希望和失望的较量。只有让青年人在发展中获得生活的尊严,在他们的心中,希望才能跑赢失望,才会自觉拒绝暴力,远离极端思潮和恐怖主义。

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阿拉伯谚语讲:“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里痒”。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出真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

习近平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VW001.050.20160121.003

国际社会采取更强有力行动,在政治上激活和谈进程,在经济上推进重建进程,让巴勒斯坦人民早日看到希望。中国坚定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我们理解巴勒斯坦以国家身份融入国际社会的正当诉求,支持建立新的中东问题促和机制,支持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为此作出的努力。

习近平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VW001.050.20160121.004

叙利亚现状不可持续,冲突不会有赢家,受苦的是地区人民。解决热点问题,停火是当务之急,政治对话是根本之道,人道主义救援刻不容缓。

习近平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