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党建 新闻中心 创先争优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更多栏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4月23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时间: 2025-04-23 19:19:03

  间:2025423

  点:宜昌桃花岭饭店望峡楼五楼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王云甫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陈红辉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云慧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了7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宣介典型地市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的做法和成效,推动各地形成深化医改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

今年,全国持续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带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也将围绕“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这一主题,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宣介典型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落地生根,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今天,我们召开的是今年系列发布会的首场,向大家介绍湖北省、宜昌市和十堰市深化医改的做法。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云甫先生;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陈红辉先生;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云慧女士;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芹女士;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简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推广三明医改需要因地制宜。请问,湖北省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医改的?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王云甫:

谢谢您对湖北医改的关心,近年来,我们湖北省结合实际,从三个方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湖北省落地。

一是在优化机制上用力。省委将医改重点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范畴,结果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各市县全部落实一位政府领导管“三医”,其中宜昌、十堰、襄阳都由常委牵头抓医改工作;建立了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疾控局一委四局协作机制,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人事编制、医疗价格、薪酬制度、医保支付等项目改革,强化政策协同。

二是在因地制宜上用力。我们围绕人才提能、专科提档、服务提质、管理提效,省级筹集1.5亿元资金,36家三级医院重点帮扶7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我们还支持各地紧扣儿科、精神等薄弱专科,联动编制、薪酬、职称等改革补短板。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推广智能辅助诊断,数智赋能医疗卫生体系。

三是在增进健康福祉上发力。聚焦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慢性病,构建防、筛、诊、治、康、管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我省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针对老年人看病不方便问题,出台加强导医导诊服务、家庭病床等10大举措。同时,我们还初步建成了城市10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医疗圈,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数字医疗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宜昌市是如何发挥县域信息技术优势,为医改提质增效的?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红辉: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主要是从惠民、惠医、惠政三个方面来推进我们宜昌数智健康建设。

一是打造全域健康支撑体系。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将数字医疗纳入智慧城市、数字宜昌建设里,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制度保障多维协同发力。我们投入18.4亿元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集成了公安、民政、教育、医保等这些部门信息,联通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实现了“一屏知家底、一网全监测、一键达基层”。

二是提升了智慧医疗质效。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完善和不断扩容应用场景。构筑全市远程心电、影像、会诊、检验、病理“五大中心”,提高市县乡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让群众看病更省时、更省钱、更省心;编织智慧急救一张网,让患者上车即入院、抢救更及时;我们搭建智慧血站,实现了“献血者到输血者”全过程溯源,保障群众的用血安全;建成15个类别的中医知识库和中医辅助远程诊断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送重点人群信息81.5万条到社区,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更加精准。

三是打造系列便民服务场景。比如我们通过“一部手机管健康——宜健通”为392万居民开通了线上服务,通过处方流转,方便慢病患者就近购药,将医学云胶片变成群众手机端的“口袋胶片”,累计调阅量达到200余万次,通过医学影像云,实现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极大减少患者重复检查费用。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朱市长,十堰市作为去年入选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在医改方面有哪些真招、实招?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云慧:

感谢您对十堰医改工作的关心关注。十堰市倍加珍惜示范项目机遇,力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抓改革。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医改,特别是今年,我们在落实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三医的基础上,明确一位党委常委联系医改和卫生健康工作,将医改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定期调度,推动医改纵深发展。

二是坚持部门联动促落实。聚焦公立医院改革难点堵点,建立医疗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一次性核增公立医院编制315个;我们利用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腾出空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479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5.4%;动态核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薪酬中固定收入占比达到45%;我们还制定公立医院债务管理办法,逐步化解债务,不断健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让医院轻装上阵。

三是强化智能监管促协同。政府开发医疗健康数据共享系统,升级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健康数据共建共享,医疗行为共治共管,药品耗材采购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谢谢您的提问!

《澳门月刊》记者:

秭归在三峡库区,是移民大县。请问如何让长江南北两岸群众在县域内就近看好病?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芹: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对我们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下面,我就秭归县让长江南北两岸群众在县域内就近看好病作三个方面报告。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我们秭归地处湖北西部,位于三峡大坝库首,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国土面积2274平方公里,有12个乡镇、167个村,35.53万人。山区的地形是挑战,但山区的生态是宝藏,我们正用生态优势打造健康家园,守护三峡库区“绿色屏障”。我们县委、县政府将医改作为“头等大事”,解决30多项梗阻问题。近年来累计投入7亿多元提档升级医共体设施设备。引进了高层次人才26名,柔性聘请43名三甲医院的专家驻点帮扶。目前,我们县医院、中医院建成省级、市级重点专科59个,更好地解决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是做好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根据我们山区县的特点,由县人民医院统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人员设备双下沉,在长江南北两岸,建设了区域性的医疗次中心。同时,为乡镇卫生院强化人才培训、设备配置,建立质量管控、双向转诊通道,就近解决群众日常看病就医和应急救援的难题。

三是聚焦基层能力提升。成立农村卫生人才、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基层的实际需要、选派专家帮扶,通过专家下沉坐诊、带教等方式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三年来,县级医院下派专家800余人次,帮助乡镇新增口腔、血透等科室12个,培训乡村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

2025年,我们财政对卫生健康投入增加了10%,加强公益性,进一步的强化保障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让人民群众看病更便捷、更放心!谢谢!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