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党建 新闻中心 创先争优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更多栏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2月17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时间: 2025-02-18 10:19:17

  间:2025217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汪红兵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李景南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彭质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马艳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刘振勤  安徽省蒙城县三义镇群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降水逐渐开始增多,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时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的朋友们,要提早做好自我防护。

春节假期刚过,各地迎来学生开学季和返城务工季。虽然目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2025年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工作方面的通知,聚全委全系统之力,对儿科服务、心理和睡眠门诊服务、血液透析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托育服务、血费减免、健康知识宣传等为民服务实事作出了细致安排和部署,指导督促各地按照今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要求狠抓落实,务必抓出实效。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围绕雨水时节的健康保健、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等,请各位专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先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女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马艳良女士;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先生。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安徽省蒙城县三义镇群众刘振勤先生,请他谈谈自己在健康方面的生活方式和心得体会。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增多,空气湿度较大,中医认为此时应该以健脾祛湿为主,请问在雨水节气应如何做好健康保健?有哪些祛湿健脾的食材推荐?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祛湿呢?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

雨水节气天气逐渐回暖,降水开始增多,空气中的湿气也逐渐加重,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这时候健康保健的重点是在健脾祛湿,尤其是在南方。

中医认为,多甘少酸健脾阳,是雨水节气饮食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应少吃山楂、乌梅等酸性的食物,多吃大枣、山药等具有甘甜味的一些食物。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腻、高糖等加重湿气的食物。

我们向大家推荐几款药食同源的食材:第一个是我们常见的薏米,可以跟赤小豆一块儿煮水饮用,也可以做成薏米红豆粥、薏米冬瓜汤等等;另一个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山药,如山药排骨汤、山药小米粥、白扁豆山药粥,这都是老百姓家里可以做的。另外雨水季节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辛温的食物,比如韭菜、香椿、葱等,有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湿邪分为不同的证型,每个人的体质也不一样,比如形体偏胖、大便黏滞、小便偏黄的,这种人属于湿热体质,这时候需要清热祛湿。而对于一些畏寒怕冷、腹胀腹泻、疲乏浮肿的这些寒湿体质的人需要温中散寒祛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祛湿。比如我们说的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舌质红没有舌苔的这类阴虚体质的人,使用温燥祛湿的药物或食物,会进一步伤阴导致虚火更旺,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另外一些血虚体质的人,要慎用祛湿,比如女同志月经量少,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盲目祛湿可能会耗伤气血,使血虚加重。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和小孩也不能盲目祛湿,在祛湿的同时首先还是以健脾为主。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春季消化道疾病比较高发,像腹泻、呕吐这些症状也比较常见。请问公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来防治这些消化道疾病呢?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春季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像恶心、呕吐、腹泻这些症状相对比较常见。这些疾病的预防,首先要从日常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起。

第一,手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消化道疾病都是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注意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可以预防有害菌通过不洁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胃肠道。尤其是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其次,春季气温变暖,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季节,所以食物建议充分烹熟,生食蔬菜也建议彻底清洗干净。前两天我接诊了一个病人,食用了从冰箱取出的过夜食品后出现了恶心、呕吐、水样便及低烧,这在临床上是非常典型的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后续我们通过粪便的监测,证明为沙门氏菌。因此春季一定要特别注意食品的卫生和烹饪过程,冰箱储存的食物并不是安全的,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存的过夜食品也可能会滋生细菌,所以冰箱内的食物也建议尽可能加热以后再食用。生冷的凉拌菜,建议即做即吃,不要放到冰箱第二天再食用。

另外,春季其实也是我们胃肠型感冒常发生的季节,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交叉感染,如果家庭中有人,出现了低热、腹泻的症状,一定要避免共用餐具,注意消毒,这样可以减少细菌传播的概率,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先清淡饮食,多补充水分,注意休息,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可以用多潘力酮,出现腹泻可以用小檗碱或者是益生菌对症治疗。

如果治疗后2-3天后症状不缓解,或持续加重,尤其是出现发热或者腹痛,建议及时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帮助进一步诊断,谢谢您的提问。

《中国经营报》记者:

媒体报道,近期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流感病毒仍处高位流行。请问当前我国的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监测情况如何?今年的流感季是否已经过去了,当前是否还有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谢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

谢谢您的提问。根据当前监测结果提示,我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中流感病毒是导致近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我国还处于流感季节性流行期,但是流行强度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另外,南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其实是存在差异的,第6周的监测结果提示,南方高于北方。其他的这些病原体,比如像前期大家比较关注的肺炎支原体以及其他的呼吸道病毒,阳性率是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还有新冠病毒的阳性率也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刚才您提到的关于流感疫苗的事情,我们知道流感疫苗接种之后,在整个流行季都能提供一定的保护。接种流感疫苗之后,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轻感染流感病毒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另外,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根据监测数据,目前我国还处于流感流行季,对今年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依然可以接种。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请问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现阶段流感合并肺炎的概率高吗?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谢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马艳良:

谢谢您的提问。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可以引起一些发热或者流鼻涕、咳嗽的症状,但是其实这两者的元凶完全不同,对我们整体的损害也是有所不同的。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体的影响类似一场“疾风骤雨”,除了可以引起高热、全身酸痛的症状以外,也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炎。普通感冒大多由一些像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起,它对人体的损害更类似于“毛毛细雨”,更多表现为咽部的疼痛、流鼻涕等上呼吸道不适,它对人体的损害相对来讲是比较轻的,传染性也比流感要低。

尽管我们说流感像一场“疾风骤雨”,但是对健康成人来讲,我们的免疫功能是足以抵抗这个疾风骤雨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肺炎的发生率在流感里面并不是特别的高,大家对于流感来讲也不用特别恐慌。但是在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有像孕妇、婴幼儿,以及是合并一些基础疾病的,像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来讲,他们的抵抗力是相对低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群可能会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像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器官移植后的病人,这些人对抗流感的抵抗力就更差一些,所以对这些高危人群引起流感性肺炎的几率就要高得多,所以要更密切的去观察。

对这些病人来讲,一个是要观察热度,当出现持续的高热以及咳嗽的表现,尤其出现呼吸急促超过30次以上时,还有的人在家里备着的指氧检测小仪器显示指氧饱和度低于93%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做流感相关的检测,来确定自己是不是流感。谢谢。

中新社记者: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会聚餐比较多,有的人因为饮食、作息不规律引起胃肠道不适,请问中医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

谢谢您的提问。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注重辨证论治。我们强调饮食是调节脾胃的关键。

首先是规律饮食,也就是说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饥或者过饱,吃七八分饱,不要吃太撑。另外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第二,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比如有胃溃疡的人群,少吃辛辣、油腻、过烫或者腌制食品,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食管反流的人应该少喝浓茶、酒、碳酸饮料以及土豆、红薯等容易产气的食物,胃酸过多的要减少甜食的摄入或者酸性食物的摄入,比如柑橘、番茄等。

第三,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主食以软米饭、面条为主,蔬菜以煮熟为主。另外,肠道菌群失调容易腹泻的人群,我们建议喝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来帮助缓解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我们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三个简单的中医外治方法。

第一,饭后半小时左右,可以顺时针按摩自己的腹部,每次100圈左右,这样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对于缓解腹胀以及慢性便秘很有益处。

第二,选择一些穴位,比如中脘、关元,中脘是在咱们的剑突下和肚脐连线正中的地方,关元是在脐下三寸,也就是肚脐下四横指比住下横线的位置,我们选择这两个常用穴位,按一下然后顺时针揉三下,每次揉30-50次,每天揉两次,以感到酸胀或者发热为宜,这样能够缓解胃脘部的疼痛还是非常有好处。

第三是中药外治的热熨法,我们在市场上可以买到食盐、吴茱萸、麦麸等炒热,可以装入自己制作的小布袋里面,如果胃脘疼痛,可以放在自己的痛处,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1-2次,可以有效缓解腹部的疼痛。

当然也请大家注意,如果出现持续的剧烈腹痛不能缓解,或者呕血、黑便、严重腹泻等现象,还是建议到医院及时就诊。谢谢。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刘老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请问刘老师,您有“三高”问题的困扰吗?根据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有什么好的控制方法?谢谢。

    

安徽省蒙城县三义镇群众刘振勤:

谢谢你的提问。过去有段时间,我的血糖、血脂都偏高,现在控制得比较好。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

一是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去我体重180多斤,现在降到150多斤,身体感觉很轻松。当然,降低体重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我一方面靠专业人士教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就是我个人比较有恒心和耐心。

二是合理膳食。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多吃自然应季的食物,少吃深加工和反季节的食品。我平时也经常吃鱼和肉,但是吃得有度。我还随着年龄增加注意钙的补充。

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退休后我大部分时间回归家庭,但是我喜欢学习新事物,和“正能量”的人交朋友。我就是通过朋友的介绍融入科学健走大家庭的。后来,我们在一起拉练、一起学习做短视频,把我们锻炼交流的场景编成小视频发到网络。参加集体活动,我心情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好。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