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党建 新闻中心 创先争优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更多栏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1月20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时间: 2025-01-20 18:29:26

  间:2025120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刘其龙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副主任

        刘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

        焦雅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高光明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王海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对促进老年人、儿童、育龄妇女等群体健康作出工作安排。

一是15个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要求推进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危险因素管理和认知训练等早期干预;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力争在探究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研发预防和诊疗康复新技术、创制新型治疗药物、开发中医药防治方案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是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引导医疗机构引入儿童视角,缓解儿童就医的紧张情绪;聚焦贫血、肥胖、近视等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开展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改善儿童就医体验,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是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强化母婴安全,完善院内和院间疑难、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制度以及协作机制,持续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能力,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促进医疗机构的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优质规范,诊疗流程更加便捷高效。

以上是近期重要政策文件相关的情况通报。去年底召开的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这是卫生健康系统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承诺开展服务的内容。这些实事,是群众的“心上事”,更是我们的“上心事”。我们将集中力量和资源抓好实施工作,让这些实事落地落实,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今天的发布会,我委各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将围绕“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副主任刘其龙先生;财务司司长刘魁先生;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女士;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先生;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据了解,部分省市政府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一批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清单。这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向社会公开发布的8件民生实事,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又是如何确定产生的?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副主任 刘其龙:

感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民生部门,在谋划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的同时,持续督促指导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和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把卫生健康政策更好地转化为为群众提供的优质高效健康服务,打通政策管理的“最先一公里”和提供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2025年在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实施一批为民服务实施项目。

为确保把这项民生实事办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广泛征集实事。通过卫生健康委官网官微不设限制条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请各省份卫生健康委提供项目建议,组织委各司局提出实事打算;收集各省级人民政府2023年以来实施的卫生健康领域实事项目参考借鉴。二是科学统计分析。对征集到的8389条群众意见、各省卫生健康委提出的195条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司局层面提出的49条实事意向分门别类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并充分借鉴参考了地方省市政府卫生健康领域实事。三是综合比对筛选。按照“群众有需求、部门有办法、地方有能力”的思路,寻求“最大公约数”,并征求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意见,通过认真比对筛选,深入评估论证,研究提出了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对于征集到的其他意见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也高度重视,按照职责转交有关部门和地方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通过加强部门协同、争取资源支持等举措,积极推进转化为健康政策、民生实事。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提出将“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纳入了为民服务的实事项目,请问对于实现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吗?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儿童看病就医应该说是牵动着每个家庭和每个家长的心。每年到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全社会都非常关注儿童看病就诊的问题,儿童排队就诊也是群众一直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在全国设置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并且持续推动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据我们统计,全国儿童医院达到了162家,设有儿科的公立综合医院近4400家,每千名儿童床位数从2015年的1.93张增加到2023年的2.55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医师,这里面也包含执业助理医师,从2015年的0.49名增加到2023年的1.02名。

虽然从全国的层面来看,儿科的医疗资源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医疗服务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当前儿童的医疗服务供给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还有少数的综合医院还未能够提供儿科服务;到了儿童的季节性疾病高发期,部分医院的就诊等候时间还是比较长;还有一些地方儿童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为了补齐儿科服务的短板,在我委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上提出把2025年到2027年作为“儿科服务年”,希望利用三年的时间来进一步扩大儿科医疗服务的供给,增强儿科的服务能力,改善儿科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儿童看病就医的需求。目前据我们统计,全国超过90%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服务,暂未提供儿科服务的绝大多数是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为了实现到2025年底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服务的目标,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委全面梳理排查本省还未能提供儿科服务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情况,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够落实到位。二是通过派驻专家、远程医疗、医联体等等多种方式,帮助还没有完成儿科设置的医院能够尽快填补儿科服务的空白,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就近就便获得儿科诊疗服务。三是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委要引导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将开展儿科服务作为履行公立医院职责、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任务来加大落实的力度,把为民服务的实事能够办实办好。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缴纳住院和门诊预付金是很多群众就医的时候非常熟悉的常规操作,而且实施了很多年,为什么这次提出要取消门诊预付金,医疗机构要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 刘魁:

感谢大家对医疗服务收费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感受,从上世纪80年代,为了减少患者排队的次数,以及缩短缴费等候的时间,我们允许医疗机构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相继设立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

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持续完善和改进这项制度。一方面,我们引导各地逐步降低预交金收取的额度,不断减轻患者就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指导医疗机构积极采用各种的移动支付方式,扩大结算渠道,来提升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另外,我们在脱贫攻坚期间,要求各地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农村贫困患者在本地区住院治疗时不用预交费用,出院时只需要结算个人自付部分就可以了,这项政策目前仍在执行,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群众医疗保障覆盖和保障的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国家卫生健康委经过研究决定,自2025年3月起,全国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受到群众的热切关注。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这项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 王海东: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增强广大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标,积极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托育服务的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家庭养育成本;鼓励各地将发展托育服务作为本地的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经有1300多个县(市、区)出台了托育机构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支持措施,降低托育服务价格,让婴幼儿家庭“托得起”。二是完善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制定托育机构设置管理、保育照护、预防伤害、消防安全、营养喂养等标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订单签约服务,向托育机构提供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控等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升托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婴幼儿家庭“放心托”。三是完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指导各地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鼓励各地通过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形式,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让婴幼儿家庭有选择、“能送托”。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广大无偿献血者作出了巨大贡献。请问我们在保障无偿献血者权益方面都采取了措哪些施?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高光明:

谢谢您的提问。无偿献血既体现社会文明进步,又体现个人的爱心与奉献。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优化和完善无偿献血者的权益保障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我委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每两年召开一次无偿献血的表彰活动。自2001年首次表彰开展以来,至今已经完成了11届的表彰,累计表彰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250余万人次。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