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4年12月10日
地 点: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刘利群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陈 清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孟 昊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左金平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徐小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五场。今天我们专门来到深圳,就深圳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这个专题召开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也是我们国家卫健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和罗湖区以及医疗机构负责同志,请他们介绍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参加今天发布会各位发布嘉宾是: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先生;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先生;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女士;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先生;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先生。
请他们共同来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广东素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请问广东省是如何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谢谢!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刘利群: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广东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干字当头,站稳人民立场,以改革助推健康广东建设。
一方面,我们努力在“学三明、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政府投入保障,2022年以来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2000亿元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左右,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同时我们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做实“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路径,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2022年以来,全省调整价格项目3461项;修订或新增600项,持续优化价格结构。目前,全省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地区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26%以下。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在“学三明、出经验”上下功夫。中央财政支持的广州、惠州2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推出一系列群众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比如说广州市用数字技术、统一平台解决检查结果互认“认什么”“怎么认”“不愿认”问题。我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着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还有,深圳罗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佛山顺德健康共同体建设等经验也得到推广;茂名的高州、清远的英德等地打造县级医院“龙头”,让患者能在县域内基本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我们将持续学习三明医改精神和做法,结合广东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广拓展,促进医改取得更大实效。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谢谢主持人,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被赋予以地市为单元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要求,请问广州是如何落地实施的?谢谢!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孟昊:
谢谢您的提问。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所在城市,我们以项目为抓手,激励引导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争当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排头兵。
一是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由一位副市长同时分管三医,定期研究三医,有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近三年,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合计超1000亿元,重点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诊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二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2018年以来我们开展两次大规模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累计调整5554项,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对国谈药品等创新药实行单独支付管理,对使用创新药械、创新技术的病例申请特殊病例支付。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采购(GPO)交易平台牵头全省集采工作,医用耗材价格平均下降60%。
三是加强待遇编制保障。一方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固定薪酬占比、医院内部、不同级别医院“三个结构”平衡,市、区两级公立医院人员平均薪酬差距缩小至5%以内,并不断提高薪酬固定收入部分的占比。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编制投入,近年来,我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编4159人,为3家市属医院增编282人,有力提升医务人员归属感。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又有哪些创新机制?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陈清:
谢谢您的提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使命任务,深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学习“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三明医改精神,打造健康深圳,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我们采取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定好“干”的导向。在市级层面由一名市委常委来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将健康深圳、医改工作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医改工作机制。
二是定好“干”的路径。我们“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承接3批次省际联盟集采,开展7批次耗材价格谈判,节约采购金额140个亿。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重点支持护理、儿科、中医等学科的发展,提高的部分主要由医保基金来承担,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我们还建立国谈药、“岭南名方”等医保单独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入院。
三是定好“干”的支撑。“十四五”以来,整个市级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个亿,年均增长11%。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政府六项基本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在这里我还特别讲一下,我们深圳在推进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在香港成功运用到境外医院的评审评价中。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罗湖医改”曾作为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请问近年来,罗湖区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取得了什么新成效?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左金平:
谢谢您的提问。罗湖医改开始于2015年,一直是区政府的重点改革任务,以基层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我们目标就是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我们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统一法定代表人的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建设集团老年病医院、中医院康复分院,补齐辖区护理、康复等接续性服务资源。此外,对辖区27家社会办社康机构统一管理和考核。
二是强化社康机构能力建设。我们高度重视社康机构能力建设,保障社康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2017-2023年,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从39.9%上升到62.4%。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