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蒙医院成立于1984年,坐落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是一家以蒙医药为特色、集医疗、预防、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医院隶属旗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着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障任务,同时致力于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蒙医院扎根于草原,多年来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随着国家加大对民族医药的扶持力度,2009年迁入现址,建筑面积扩至8600平方米,开放床位120张,年门诊量突破5万人次。上世纪80年代建院初期,仅有3间平房、5名医护人员,主要开展蒙医传统诊疗。2016年通过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评审,2021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和蒙药制剂中心。 医院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完整保留着13项蒙医非遗技术。传统整骨科采用乌日嘎手法复位结合沙棘膏外敷,使单纯骨折愈合周期缩短5-7天。五疗科运用哈纳干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配合阿日善药浴调理,患者血压控制有效率提升至91%。治未病中心研发的三根平衡茶获得国家专利,针对草原地区高发的脾胃病,将蒙药与茶饮结合,日均服务 300 余人次。 科室设置覆盖蒙西医结合全领域。医疗团队中,蒙医药专业人员占比68%,其中国医大师1人、自治区级名蒙医3人。设有蒙医内科、五疗科、传统整骨科等8个特色科室,同时配备现代化急救中心、影像科和检验科。药剂科保留着手工炮制技艺,能制备散剂、丸剂、油剂等12种传统剂型,院内制剂目录达147种,其中嘎日迪-13味丸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设备配置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2023年启用的智慧药房实现蒙药配方自动化,抓药误差率降至0.02%。除保有铜罐拔罐、银针等传统器具外,引进64排CT、全自动蒙药提取设备等现代化装置。远程医疗系统覆盖全旗7个苏木乡镇,牧民通过手机就能进行蒙医舌诊咨询。 医院在基层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牧区常见病,研发便携式蒙药急救包,内含7种应急制剂,发放量已超1.2万份。每年组织马背医疗队深入牧区,开展敖包义诊90余场,累计行程超过2万公里。健康宣教方面,制作蒙汉双语养生动画32部,通过抖音平台传播蒙医四季调养知识,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80万次。 科研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发现荒漠植物沙冬青的抗癌活性成分,相关论文发表于《民族医药杂志》。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建立蒙药研究所,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 3项,自治区级课题11项。院内制剂通拉嘎-5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未来五年规划聚焦三大方向:建设蒙医药文化博物馆,数字化复原13世纪蒙医典籍;成立跨境蒙医医疗联合体,与蒙古国三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开发蒙药康养旅游线路,将医院制剂中心打造成工业旅游示范点。计划到2028年,蒙医药服务占比提升至75%,成为阴山北麓蒙医药发展的核心枢纽。 医院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门诊大厅陈列着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医外科器械复制品,候诊区播放着潮尔伴奏的《四部医典》诵唱。医护人员身着天蓝色蒙古袍接诊,药房飘散着肉豆蔻与诃子交织的独特气息,每个细节都诉说着古老医学的当代传承。对于偏远牧区的老人来说,这里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草原智慧生生不息的见证。
2025-08-06乌拉特中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宗旨和业务范围是“为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女病普查遗传病筛查产前诊断与接生高危孕产妇筛查监测与监护高危新生儿筛查治疗与监护儿童疾病防治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妇幼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妇幼保健科学研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保健咨询”。
2025-08-06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坐落于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于1951年建院,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本地区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院占地2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63平方米,开放床位203张,现有职工3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332人。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44人(高级职称中临床专业12人、中医专业5人、蒙医7人,其它专业23人;原始本科学历30人,其中临床专业7人、中医专业1人、医技2人;后续本科82人、大专46人),目前,内外、妇儿、急诊、手麻等科室共有医师40人。设置临床科室24个、医技科室14个、职能科室14个,内科分4个科、外科分2个科,有设施完善的层流手术间,独立的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血液透析室、胃肠镜室、标准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所有病房阳面设计并有独立卫生间。 近年来,医院紧盯前沿医疗科技,克服资金困难,大力引进先进医学设备,让百姓在旗县级医院就能得到高技术、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目前,已拥有美国GE1.5T核磁共振仪、美国GE-680-64排128层螺旋CT、大C臂等放射诊疗设备;拥有日本东芝2000全自动大生化、SYSMEX—CS2500凝血仪、迈克i3000化学发光分析仪、等检验设备;拥有韩国三星四维彩超、日本奥林巴斯290电子肠胃镜等诊疗设备;同时拥有眩晕治疗系统、司道斯腹腔镜等先进设备。 目前可开展的手术有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切除术;腰椎骨折、腰间盘突出等脊柱手术;关节置换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等。近几年在微创手术如胆道镜胆道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食道狭窄支架介入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阑尾切除术、前列腺电切术、疝气修补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子宫肌瘤剥除术、胃肠镜微创治疗消化道病变等方面又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特别是通过微创行胆囊切除手术率达到98%。
2025-08-06博爱医院创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千多平方米,床位180张,是巴彦淖尔市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二级综合民营医院。医院现有职工189人,专业技术163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30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68人,大专学历102人。 医院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血液透析科、理疗科、麻醉科、疼痛科、中医科等十个临床科室;辅检科室有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超声科、检验科、胃肠镜科、病理科、多功能科及消毒供应中心。医院年门诊病人9万余人次,收住院病人6000余人次,1000余台手术。 医院集当地名医为一处,常年开展头颅、胸部、甲状腺、肝、胆、胰、胃、肠、泌尿、四肢等各类复杂性手术并成立了微创中心,主要开展腹腔镜胆囊、阑尾、子宫、卵巢切除术;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前列腺电切除术、脑出血经颅穿刺术、阴式子宫切除等。 医院拥有先进的大中型医疗设备:有1.5T核磁共振、东芝64排128层CT、、进口50KW高频拍片机2台及DR成像系统,并将其组合成立影像中心,在我旗首先实现了与北京各大医院、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远程会诊。医院始终秉承“仁爱、平等、健康、敬业”的办院方针,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基础、打造百姓满意、政府放心的民营医院。
2025-08-05乌拉特前旗妇幼保健院,坐落于乌拉山镇东兴大街南端,背靠黄河游园,环境优美,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作为国家级“爱婴医院”,该院不仅是全区首家县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还是旗级产前筛查的权威机构,肩负着全旗妇女儿童的健康守护重任。同时,作为紧密型医共体的牵头医院,乌拉特前旗妇幼保健院还承担着对7所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全旗医疗服务水平,为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占地面积达27422.68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7939.17平方米,拥有编制床位260张,年门诊服务量约11万人次,年住院量6500余人次,年手术量3000余例。在职人员2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3人,包括主任医师16人,副主任医师37人,中级职称36人,初级职称144人。医院以“大专科,优综合”为特色,科室设置全面,包括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医疗美容科、中医科等,并设有医学检验科、影像科、儿童保健科等医技科室,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 乌拉特前旗妇幼保健院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追求卓越,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人性化。率先在巴彦淖尔市推出“产待一体化产房”,以家庭为中心,让准妈妈们体验温柔分娩,享受母子健康。同时,医院配备了64排128层螺旋CT、DR数字摄影机、菲利浦EPIQ7彩超、奥林巴斯腹腔镜等先进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2025-08-05临河区妇幼保健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二甲”保健院,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大专科、小综合、全面发展”的办院思路。妇幼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先进地区水平,临河区孕产妇连续三年实现了零死亡,婴儿死亡率为7.9‰。内蒙古自治区妇幼工作绩效考核,临河在101个旗县中获第一名。保健院着力打造本地区一流的重点学科,不断提高助产质量,使剖宫产率控制在30%左右。多次成功抢救了严重产科合并症患者。新生儿科应用各种抢救和治疗新手段,多次成功救治了危重新生儿。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开设了雾化中心等特色诊疗措施,提高了疗效,缩短了患儿的病程。微创技术、妇科肿瘤、甲状腺、乳腺、糖尿病的诊疗水平也不断提升。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