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党建 新闻中心 创先争优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巴彦淖尔市 更多栏目
乌拉特后旗蒙医院
来源:  时间: 2025-08-06 10:46:22

乌拉特后旗蒙医院成立于1984年,坐落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是一家以蒙医药为特色、集医疗、预防、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医院隶属旗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着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障任务,同时致力于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蒙医院扎根于草原,多年来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随着国家加大对民族医药的扶持力度,2009年迁入现址,建筑面积扩至8600平方米,开放床位120张,年门诊量突破5万人次。上世纪80年代建院初期,仅有3间平房、5名医护人员,主要开展蒙医传统诊疗。2016年通过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评审,2021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和蒙药制剂中心。

医院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完整保留着13项蒙医非遗技术。传统整骨科采用乌日嘎手法复位结合沙棘膏外敷,使单纯骨折愈合周期缩短5-7天。五疗科运用哈纳干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配合阿日善药浴调理,患者血压控制有效率提升至91%。治未病中心研发的三根平衡茶获得国家专利,针对草原地区高发的脾胃病,将蒙药与茶饮结合,日均服务 300 余人次。

科室设置覆盖蒙西医结合全领域。医疗团队中,蒙医药专业人员占比68%,其中国医大师1人、自治区级名蒙医3人。设有蒙医内科、五疗科、传统整骨科等8个特色科室,同时配备现代化急救中心、影像科和检验科。药剂科保留着手工炮制技艺,能制备散剂、丸剂、油剂等12种传统剂型,院内制剂目录达147种,其中嘎日迪-13味丸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设备配置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2023年启用的智慧药房实现蒙药配方自动化,抓药误差率降至0.02%。除保有铜罐拔罐、银针等传统器具外,引进64排CT、全自动蒙药提取设备等现代化装置。远程医疗系统覆盖全旗7个苏木乡镇,牧民通过手机就能进行蒙医舌诊咨询。

医院在基层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牧区常见病,研发便携式蒙药急救包,内含7种应急制剂,发放量已超1.2万份。每年组织马背医疗队深入牧区,开展敖包义诊90余场,累计行程超过2万公里。健康宣教方面,制作蒙汉双语养生动画32部,通过抖音平台传播蒙医四季调养知识,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80万次。

科研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发现荒漠植物沙冬青的抗癌活性成分,相关论文发表于《民族医药杂志》。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建立蒙药研究所,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 3项,自治区级课题11项。院内制剂通拉嘎-5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未来五年规划聚焦三大方向:建设蒙医药文化博物馆,数字化复原13世纪蒙医典籍;成立跨境蒙医医疗联合体,与蒙古国三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开发蒙药康养旅游线路,将医院制剂中心打造成工业旅游示范点。计划到2028年,蒙医药服务占比提升至75%,成为阴山北麓蒙医药发展的核心枢纽。

医院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门诊大厅陈列着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医外科器械复制品,候诊区播放着潮尔伴奏的《四部医典》诵唱。医护人员身着天蓝色蒙古袍接诊,药房飘散着肉豆蔻与诃子交织的独特气息,每个细节都诉说着古老医学的当代传承。对于偏远牧区的老人来说,这里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草原智慧生生不息的见证。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