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1980年成立,是通辽市卫健委所属公立医院,也是唯一一家科研研究机构。1984年被国家民委、卫生部和自治区政府列为国家民族医药重点建设单位,2012年被自治区卫生厅评为“二级甲等蒙医医院”,201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三级乙等民族医院”,2024年因人员实施备案制管理,单位名称改为通辽市蒙医医院(蒙医研究所),机构改为公益二类。
全院(所)现设临床科室20个,其中,布病科1个国家级特色优势专科;老年病科、传统整骨科、肾病科、脾胃专科、心病专科、五疗科6个自治区级特色优势重点专科;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老年病科3个市级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国家标准的院内蒙药制剂室1个;疗区8个、开放床位300张。目前,肾病科、传统整骨科、传统疗术科、心病专科、布病科、老年病科、蒙医康复中心以其独特的蒙医蒙药特色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驰名自治区内外,每年接诊来自国内外患者,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全院(所)在岗职工246人,专业技术人员占94%、博士4名、硕士59人、副高级以上人员33人、自治区名医6人、通辽市名医8人,国家非遗传承人1人、通辽市非遗传承人2人,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人。美国GE的3.0T核磁共振、128排(256层)高端CT、悬吊DR、C形臂、富士进口胃肠镜、日本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腹腔镜手术系统等大型现代医疗设施设备50余台。
全院(所)是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科研机构,曾获得过自治区一、二、三等奖科研项目20余项,多年来,搜集、整理了蒙、藏、汉、维、满等5种文字撰写的医学古籍12类、184种、545册,陆续翻译和编写出版了《索玛然萨》、《兰塔布》、《蒙医方海》等蒙医药文献30余部。2020年《蒙医乌拉灸术》荣获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传承单位称号,《蒙医五疗》、《安代疗法》荣获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称号。2021年出版《蒙医药古籍影印珍本》、《传统方剂汇编》、《蒙古族奥特奇五著》三部著作;2022年立项自治区卫健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和自治区科技厅十四五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项。2023年5家单位联合申报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梅毒感染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项目,立项《蒙医“内服外灸”法干预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与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蒙医药标准化研究方面横向联合,参与合作课题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