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彤教授在处理这个手术的时候,可以说真正地是一台‘无血’手术,术中几乎没有出血。这例手术是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开展的第一例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高难度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也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作为助手的改院医生全程都被任教授精湛的手术技巧所折服,大家对手术的彻底性、安全性赞叹不已,收获颇多。”
2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杨晓玲作为此例手术的第一助手,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专家任彤教授同台完成了一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的高难度手术,为患者成功切除了增大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事后,针对这台被大家形容为妇科领域“天花板级”的手术,杨晓玲主任深有感触地如是说。
这个手术的难点在于,该患者为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因为增大的淋巴结紧紧地“趴”在血管上,手术要沿着盆腔血管一直到腹主动脉,甚至到达了肾静脉平面的上方,这已经超出了常规的手术范围。
针对该患者的病情特点,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专家任彤教授、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杨晓玲等经过仔细充分的术前讨论,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手术。
“任彤教授在做完我们常规的手术范围后,他发现再往上的淋巴结还有一些异常,于是又做了一个向上的、继续的淋巴结的切除”,杨晓玲主任介绍,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因为淋巴和这个血管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但任教授这个手术做得非常精致。用业内通俗说法,堪称妇科手术的“天花板”。
这例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在该类妇科疾病治疗领域的空白,这次技术突破,也为医院日后开展此类疾病诊疗奠定了基础。
今年2月始,趁着京蒙医疗合作政策的“春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专家长期入驻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协和医院任彤博士妇科专家团队工作站。截至目前,连续4周,每周末,任彤和他的团队成员都会如约出现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和手术室。目前共接诊了来自呼市当地、周边盟市的120余名妇科肿瘤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近50台。
听说任彤教授来了,预约电话成了热线。据了解,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妇科扩增了一层病房,提升广大患者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妇科病房,几名患者家属接受我们采访时均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把北京的知名专家请过来,确实给我们老百姓办了好事儿了,解决了去北京看病难、看病成本高的问题,也避免了多次往返长途就医的舟车劳顿,省心省事多了。
这样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接,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区群众就医难题,让周边更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名医带来的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也给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带来了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传帮带进行“输血”和“造血”,相信将有效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同质化,为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协和医疗队”,更多地造福当地百姓。(燕慧敏供稿)